發表日期:2014-10-20 發布者:廈門益唯特玻璃有限公司 [返回]
光學石英玻璃表面燒蝕問題及成因分析
廈門益唯特專業生產拋光光學石英玻璃、光學K9玻璃、光學鏡片等產品,產品廣泛應用于光學儀器、電子鏡頭、儀器成像、測溫監控等。光學玻璃加工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是玻璃表面的燒蝕。燒蝕是怎樣發生的呢?光學玻璃的主要成分為硅酸鹽,其遇水或水蒸汽會發生水解作用,形成燒蝕。
反應方程式如下:
Na2SiO3+2H2O↔2NaOH+H2SiO3 (1)
水解作用的實質是水中的氫離子(H+)與玻璃表面堿金屬離子之間的交換。其交換過程如下:
H2O↔H++OH- (2)
分解
Si-O-Si-Na Si-O-Si-H
O-Si-O + H+ → O-Si-O + Na+ (3)
Si-O-Si Si-O-Si
結果氫離子不斷減少,使水中OH-離子不斷增加,與此同時玻璃表面形成一層硅酸凝膠薄膜。OH-離子增加的結果是玻璃的液體環境堿性不斷增強,生成高濃堿性液體,與H2SiO3發生化學反應,方程式如下:
2OH-+ H2SiO3=2H2O + SiO3²- (4)
這樣就加劇了方程式(1)向右進行,生成堿性物質再次增加,如此循環導致燒蝕加重。同時由于硅膠質層具有多孔龜裂結構,使OH-離子繼續向玻璃層侵蝕,特別是含硅少、化學穩定性差的材質,硅酸凝膠膜層的致密性和牢固性較差,更加劇了OH-的侵蝕。
水解作用幾乎貫穿了光學玻璃的整個加工過程,無論是研磨、求芯等工序中或工序間,均會程度不一地發生。水解作用的表現形式,或者說加劇水解程度的外在條件有很多,比如堿性腐蝕、鹽類腐蝕、溫度腐蝕(包括清洗劑溫度、烘干溫度、室內溫度)等。
光學石英玻璃表面燒蝕問題及成因分析,現以研磨工序為例,說明堿性環境以及加工方法本身是如何加速水解作用的。通常,以CeO2(二氧化鈰)為主要成分的研磨粉是不會對鏡片構成腐蝕的,但在進行研磨加工時,研磨液是由水加研磨粉配制而成,因此新配制的研磨液的初始pH值是由水和研磨粉的酸堿性共同決定的,一般呈堿性(pH>7)。如前所述,玻璃遇水會產生水解反應,如方程式(1),而生成的H2SiO3(硅酸)呈凝膠狀態,附在玻璃表層起保護作用,阻止反應繼續進行,同時一部分H2SiO3(硅酸)分解,生成的SiO2(二氧化硅)附在玻璃表面也可以減緩水解反應,起到保護作用,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:
H2SiO3(硅酸)→2H2O+ SiO2(二氧化硅) (5)
隨著玻璃表面的研磨拋光,表層的SiO2(二氧化硅)和大部分的H2SiO3凝膠被去除,打破了方程式(1)、(5)的平衡,使方程式(1)、(5)的反應更深入地向右進行,生成更多的堿性物質,導致研磨液的pH值持續上升,其中的堿性液體與H2SiO3凝膠反應,如方程式(4),如此循環加速水解反應,導致玻璃表面燒蝕。